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感知实证研究
叶小青;朱跃波;
摘要(Abstract):
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乡村社区发展旅游业后居民生活质量的感知及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一是旅游产业对社区居民在当地的文化、知名度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作用较大,但在个人利益方面增效并不明显。二是距离影响获益知觉。在核心景区附近的居民,较景区就在村里的居民具有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获益感。三是同一社区内,随性别、年龄、与旅游业的职业关联程度等的变化,获益感知呈现出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分异。四是新发展旅游业的社区,当地居民具有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获益感,但随景区成熟度的提高,这一指数逐渐下降。文章扩展了居民生活质量研究范围,进一步明晰了旅游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获益感知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社区居民更有效的参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居民生活质量;获益感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叶小青;朱跃波;
Email:
DOI: 10.13660/j.cnki.42-1112/c.0155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雷德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金融经济,2018,下半月(04).
- [2]刘芬.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思考--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498(14).
- [3]刘成森.让旅游挑起乡村振兴“重担”[N].光华时报,2018-6-15.
- [4]廖军华.乡村旅游开发与“三农问题”破解之新思考[J].理论月刊,2017,(03).
- [5]马丽卿,林道北.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以前爿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0).
- [6]刘战慧.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功能重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5).
- [7]王德福.乡村建设:旅游致富还是宜居保底--兼议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J].城市建筑,2018,282(13).
- [8]魏后凯.如何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3).
- [9]韦家华.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09).
- [10]罗健阳.乡村旅游绩效评价研究[D].吉首大学,2017.
- [11]徐秀美.基于农牧民幸福感与满意度的西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绩效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5,27(01).
- [12]Andrews,Mwithey,F.,&S B.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1976.
- [13]郭安禧,郭英之,等.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生活质量感知关系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7,26(05).
- [14]胡孝平,李玺.澳门居民对自由行政策支持意向研究:地方依恋的调节作用[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02).
- [15]张安民,赵磊.感知价值对居民参与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意愿的影响--以浙江莫干山旅游风情小镇为例[J].旅游学刊,2019,34(04).
- [16]汪侠,甄峰,等.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驱动因素--以广西阳朔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0,29(05).
- [17]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18]薛新东,宫舒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体系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07).
- [19]俞灵燕,王岚.“幸福指数”编制及指标体系建构探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0).
- [20]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编制[J].中华行为医学与2010脑科学杂志,2003,12(06).
- [21]朱民阳.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1,(03).
- [22]许振晓,张捷,等.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64(06).
- [23]李东和,张捷,等.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04).
- [24]Jurowski c,D.G.Distanceeffects on Residents’Attitudes Toward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