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视角下社区治理信息化的伦理建构The Ethical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Informatio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
陈荣卓;金静;
摘要(Abstract):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传统社区治理主体间的联结方式,呼唤一种主体性认同之上的关系融合社区共同体。与信息技术范式革新相对应的是,主体性的最终确认是依据群体组织与活动方式的选择,实现共同主体性。主体性的伦理意蕴是强调以"人"为核心,实现以人为本、天下为公的公共性。信息技术嵌入社区治理背景下,当前社区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社区自治为主体、社区居民为主人"的治理主体行动者配置,进而内生出政府层面的自律与自觉、社区层面的自治与自信、居民层面的自律与自强新伦理要义。鉴于此,主体性视角下社区治理信息化的伦理旨归应遵循"公共性"的基本思路,即重塑"人人有责"的共同价值伦理认同,优化"人人尽责"的集体行动伦理规则,建设"人人享有"的利益共享伦理秩序,以期建构一个社会治理"人人"共同体。
关键词(KeyWords): 社区治理;治理伦理;主体性;信息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深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共建共治机制及其风险预判研究”(18ZDA16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陈荣卓;金静;
Email:
DOI: 10.13660/j.cnki.42-1112/c.0155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徐建宇.城市社区治理的价值原则、生活叙事和伦理意蕴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 [2]王俊延,王维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伦理路径析论[J].理论导刊,2017,(12).
- [3]孟庆国,崔萌.数字政府治理的伦理探寻--基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20,(6).
- [4]何精华.AI赋权政府治理的技术逻辑与价值重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 [5]陈剩勇,卢志朋.信息技术革命、公共治理转型与治道变革[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1).
-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 [7]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 [8][美]M·E·斯皮罗.文化与人性[M].徐俊,朱运法,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9]杨金海.人的存在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
- [10]张康之.在高度复杂性条件下重新审视理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 [1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 [12]卞桂平.从“我”到“我们”:公共性哲学的当代阐释[EB/OL].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20-07/17/c_139216723.htm.
- [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14]肖唐镖.中国技术型治理的形成及其风险[J].学海,2020,(2).
- [15]吴新星.智能互联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6-17.
- [16]何乐.谨防滑向“技术型治理”--专访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肖唐镖教授[J].群众,2018,(22).